本書書名“世界在等待的門徒”其原文為The Radical Disciple,直譯為「激進的門徒」,若是要跟隨主,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,因著委身程度不同,最終的結局也不同。正如耶穌使用撒種的比喻來說明。
人避免成為激進的門徒最常使用的方法,就是選擇性服事:選擇委身於適合我們的服事,逃避需要付代價的服事!但因為耶穌是主,我們的主權在於祂,也因此,若是要跟隨耶穌,我們無從選擇,無從挑惕,唯有緊緊跟隨,全然擁抱。
斯托德牧師在書中提及,要成為“激進的門徒”需具備下列八項特質:
- 不隨波逐流
- 像基督
- 長大成熟
- 護理萬物
- 簡樸
- 平衡
- 倚賴
- 死亡
教會對於這個世界具有雙重的責任:一是我們在這個世界生活、服事、見證,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避免被世界所污染。因此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勸勉我們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。」(羅12:2)這正是上帝對門徒的呼召!培育基督徒抗衡文化的呼召!一種活在其中,卻拒絕妥協的呼召!我們不像隨風搖擺的蘆葦,面對不正確的輿論鞠躬作揖;也不像變色龍隨著環境改變膚色,以適應主流文化,而是堅守「耶穌是主」,即便槓上文化,也應該如此。
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像基督
「效法祂兒子的模樣」(羅8:29)是我們回應與抗衡世界的積極作為!也因此,斯托德牧師提出我們能在幾個方面學像基督:
- 在祂的道成肉身上:你們當以基督的心為心,他本有神的形象,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,反倒虛己,取了奴僕的形象,成為人的樣式;既有人的樣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順服,以至於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(腓2:5-8)
- 在祂的服事上:學習耶穌為門徒洗腳的謙卑。因此,我們在各自的文化處境中,也必須看重這些奴僕的事情,沒有所謂太卑賤或太低下的工作。
- 在祂的愛中:凡你們所做的,都要憑愛心而做。(林前16:14)愛是行動、是捨己、是委身。
- 在祂的恆久忍耐上:神要基督徒在不公義中受苦,以此學像基督。
- 在祂的使命上:如同基督進入我們的世界,我們也因而進入他人的世界。走出原本的生活圈,置身懷疑者的困惑、提問者的問題、迷失者的孤獨,傳揚信仰。
因此,門徒的生命需要被主磨練,透過受苦、失望、受挫等方式,每一個被上帝大大使用的人,必先都在隱密處大大對付過自身的罪。也要積極傳福音,成為一個言行合一的見證人。(約翰.普頓(John Poulton)曾言:「最有果效的講道發自言行一致的人。他們自己就是所傳的信息。基督徒,需要活出自己所說的。」)
長大成熟
我們的生命若要像基督,便需要有聖靈的同在與帶領!「長大成人,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。」
成熟,在希臘文中為teleios,新約一共出現19次此形容詞。根據上下文可譯為「完美」或是「成熟」,而其意思為「與基督有成熟的關係」(敬拜祂、投靠祂、愛祂、順服祂等)
我們並不是透過網路、媒體、新聞、音樂、或是別人怎麼說來認識主,而是透過「聖經」上帝話來認識基督!
身為門徒,身為牧養人的人,我們心中的渴望並非解決人的問題,而是,按著蒙召的職分,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導到長大成熟的地步。領人,歸向主!
護理萬物
「地和其中所充滿的, 世界和住在其間的,都屬耶和華。」(詩篇24:1)
「地,他卻給了世人。」(詩篇115:16)
「上帝說:『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、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,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、空中的鳥、地上的牲畜,和全地,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。』」神在起初創造人類時,即邀請人類與祂同工,負起管理的職責,成為好管家。祂定意讓我們的工作成為表達敬拜的方式,對萬物的護理反映我們對造物主的愛。因此,激進的門徒需要愛惜周圍的資源,關心地球環境議題等,並用禱告的心守望,成為好管家來管理(治理)全地。
簡樸
我想,基督徒無法事奉主又同時事奉瑪門。簡樸的定義也因人而異,惟耶和華不像人看人,人是看外貌,耶和華是看內心。分辨何為必需品、何為奢侈品;何為有創意的休閒娛樂、何為虛有其表的地位象徵;何為偶一為之的慶祝、何為天天紙醉金迷;何為為神做工、何為追逐時尚,合理的界線因人而異,重要的是,活出內在的自由,遠離財富的誘惑,成為祝福人、祝福教會、祝福世界的門徒,犧牲個人享受,慷慨奉獻!
平衡
溫莎公爵年幼時,他的父親(英國國王喬治五世)對他管教甚嚴,每當溫莎公爵犯錯時,父親總會告誡:「兒子阿,要記得你是誰!」好像只要溫莎公爵記得自己是王儲,是將來繼承王位的人,就會形如其分,不踰矩。
這是個關鍵的問題,我是誰?
斯托德牧師透過彼得前書2:1-17整理了門徒的描述:
- 所以,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(或譯:陰毒)、詭詐,並假善、嫉妒,和一切毀謗的話,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,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,叫你們因此漸長,以致得救。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,就必如此。
新生嬰孩。新生命不只是受洗歸入教會,成為會友,而是一種深邃、內在徹底的改變,因此我們有新的心、新的生命,且成為新造的人。
如同新生嬰兒需要規律地吃合宜的食物,靈性的成長也需要每日有紀律的受到屬靈的餵養。我們需要透過純淨的靈奶,就是神活潑長存的道來成長。
- 主乃活石,固然是被人所棄的,卻是被上帝所揀選、所寶貴的。你們來到主面前,也就像活石,被建造成為靈宮,作聖潔的祭司,藉著耶穌基督奉獻上帝所悅納的靈祭。因為經上說:看哪,我把所揀選、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;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。所以,他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,在那不信的人有話說: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。又說:作了絆腳的石頭,跌人的磐石。他們既不順從,就在道理上絆跌(或譯:他們絆跌都因不順從道理);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。
活石。基督被神揀選,成為寶貴的房角石來建造教會。這代表什麼含意呢?我們彼此互屬!好比嬰兒需要牛奶才能長大;石頭需要水泥才能緊密相連,我們與基督復活的生命相連,擁有了盼望;弟兄姊妹彼此相愛,使眾人認出我們是耶穌的門徒,教會就是建立神的家的活石,是實踐群體美好的所在。
-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,是有君尊的祭司,是聖潔的國度,是屬上帝的子民,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。
聖潔的祭司。祭司的職責有二:一是來到上帝面前、二是獻祭。因此,我們的身份是聖潔的祭司,是蒙召要敬拜神的!
- 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, 現在卻作了上帝的子民;從前未曾蒙憐恤,現在卻蒙了憐恤。
神的子民。我們蒙了憐恤,成為神的子民,很重要地,我們擁有了「產業」,而上帝要我們擁有這些產業,是為了成為見證人,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,因此,我們無法獨佔這樣的福氣,不與人分享。
- 作上帝的僕人親愛的弟兄啊,你們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;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。你們在外邦人中,應當品行端正,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,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在鑒察(或譯:眷顧)的日子歸榮耀給上帝。
旅客。在希臘文中,「旅客」是指在居住地毫無權力的人;「寄居」指的是沒有家的人。這也是我們的屬靈光景,既然重生得以進入神的國,我們也擁有了雙重身分。真實身分是天國的公民,某種程度而言,也成為了世上寄居的客旅。
- 你們為主的緣故,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,或是在上的君王,或是君王所派罰惡賞善的臣宰。因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你們行善,可以堵住那糊塗無知人的口。你們雖是自由的,卻不可藉著自由遮蓋惡毒(或譯:陰毒),總要作上帝的僕人。務要尊敬眾人,親愛教中的弟兄,敬畏上帝,尊敬君王。
神的奴僕。
彼得激勵信徒好好過日子,讓人看見他們的好行為,做神的奴僕:順服執政掌權者、讓人無可指摘、行善事、尊敬眾人。
天父透過彼得提醒了門徒的身份,也如同英王喬治五世提醒威爾斯王子一般:「親愛的孩子,不可忘記你是誰,只要牢記自己的身份,就會形如其分,不踰矩。」也因此我們願意成為門徒之人,願意委身神的話語,活出身為上帝兒女的命定與尊貴身份!
倚賴
神造我們,就是要成為彼此的負擔。你成為我的負荷,我成為你的擔子。家人的生命(包括教會中的弟兄姊妹)本來就應該「彼此擔當」,如經上所記「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,如此,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。」(加6:2)
當然我們也不以此作為唯一合宜之態度。上帝對人每個時期所予之倚賴程度不同,有時,上帝也要我們學習一個人獨處等...
惟我們須明白,倚賴他人並不會喪失尊嚴,透過彼此委身,活出群體的大我,也透過如此,通往一條謙卑的道路。
死亡
永生最大的特徵並不在乎自身的永恆性,而在於成為全新生命的素質。永生,就是活出與神相交的生命。
保羅在羅馬書中提及「攻克己身」(mortification)就是要我們治死自己,拒絕自己墮落,耽溺在自我的本性。「你們順從肉體活著,必要死;若是靠聖靈治死身體的罪行,必要活著。」(羅8:13)惟獨倚靠聖靈,才能真正徹底地攻克己身。
清教徒約翰.歐文(John Owen,牛津大學副校長,1956):「恨惡罪只因它是罪,而不是它會讓人羞愧或是心煩意亂!」
若不死亡,則不得生命!
透過斯托德牧師的教導與提醒,也有系統地幫助了自己該如何裝備,成為主的門徒!
現今的基督徒讀神的話太少,沒有神的話在內裡生命中,致使聖靈在我們生命工作稀鬆,也就是神的話在我們生命稀鬆,結果導致基督徒價值觀和行事原則與世界無異。這是很令人心痛的現象!激進的門徒恰巧與此相反,而是穿戴基督的全副軍裝,來防備一切火箭,不與世界為伍、不隨波逐流!
盼望自己以及所陪伴、牧養的青年可以成為激進的門徒,為主所用,成為極度愛神、與世界抗衡,雲彩般的見證人!Amen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